8

纪录片《西藏 我们的故事》专家研讨会 ——返璞归真的力量

时间:2023-03-14 18:31:07阅读:1979

2021年12月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录片《西藏 我们的故事》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胡占凡,中国视协副秘书长高健,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陈宏,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副总编辑陈彪,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杨乘虎,《人民日报》西藏分社采编部主任袁泉,纪录中国平台秘书长张延利,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理论研究处副处长谈媛媛,以及本片制片人肖秒、总导演井华、程名飞等共同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西藏 我们的故事》 全片共四集,每集时长50分钟,讲述世界屋脊上“一跃跨千年”壮丽巨变背后,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故事。2021年11月25日在CCTV-9纪录频道首播,并在央视频同步上线,播放量突破百万。

研讨会上,制片人肖秒介绍了纪录片的创作背景,总导演井华介绍了纪录片的创意与制作过程。之后各位专家、学者从题材特点、时代背景、故事细节、思想精神、影视美学、国际传播等多个方面,对影片做出了解读与深入指导,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题材的现实意义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胡占凡表示: 中国视协是全国各民族电视艺术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组织理论研究与探讨是视协的职责所在。西藏题材具有天然的高关注度、敏感性、特殊性,加之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推出,无疑给创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提起西藏主题纪录片,大家往往会从壮美山水、历史民俗角度入手,《西藏 我们的故事》立足当下、观照历史、展望未来,非常有价值,值得研究。

作品的大局观

作为一部展现现代西藏的纪录片,并且是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推出,片子从最初的立意和构建开始就必须有全局意识。

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艾克拜尔·米吉提表示:《西藏 我们的故事》纪录片叙事结构合理、内容饱满,将现代化新西藏的人文面貌、生活发展融入四集的有限篇幅,生动体现了西藏各族人民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世界真实展现了今日之西藏。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陈宏认为:纪录片全景式、立体式地再现了西藏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内容结构上布局精准、架构均衡;故事安排上有的放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信息传递上,丰富扎实,回应了世界对西藏的关切,兼具历史与现实意义。

典型案例,人文视角

《西藏 我们的故事》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纪录片,因此,人物、事件的选择,以及讲述的方式,是整体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用几个关键词总结纪录片带来的感受:全面、典型、丰富、不容易。创作团队将西藏典型的个案故事融入时代大背景,形成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叙事层次和视听语音的节奏变化。同时,鲜活的小人物故事,兼顾人文视角、平民化视角、亲历者视角,有交流感和代入感。语态平实,深入人心。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杨乘虎认为这部片子的一个创新之处在于:用真实的个案反映了国家战略和民生福祉的结合,党中央和政府对于西藏发展的规划,科技研发、现代科技、现代农业和现代交通业都在造福西藏人民生活。

《人民日报》西藏分社采编部主任袁泉表示:纪录片通过小故事展现出这些整体的格局,通过小细节阐释宏大的主题,大开大合的叙事,真实有力量。

朴实的力量

“西藏的内容很容易陷入炫技,在西藏拍摄的影像效果,太容易炫技了。”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副总编辑陈飚说,“但《西藏 我们的故事》没有炫技,而是回归本真。作品没有简单停留在精美震撼的画面上,而是进一步挖掘壮美画面背后的鲜活生命,总体上感觉主题鲜明、记录到位、风格真实,是一部可信、有说服力的好作品。”

纪录中国平台秘书长张延利认为片子不论从视角还是风格都独树一帜,因为一提到西藏我们往往想到的都是高原风光,藏地风俗等等,但这部片子没有陷入刻板印象,除了辽阔风光,片子大量的内容用于现实题材,讲述人的故事。在创作上化大为小,将70年的宏大主题具象化具体化到日常生活当中,从西藏各族人民日常的生活中,去发掘呼应时代变化的故事细节,最大化地记录和还原了生活的本真。

研讨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并对片子提出期望和建议,包括译成不同外语进行国际传播,制作短视频进行网络二次传播,甚至延展为纪录电影等,让更多人看到今日西藏的新面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