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成年人的傲慢与偏见,在这部片子里表达得淋漓尽致

时间:2023-03-14 19:55:56阅读:2880

-文|抓马小姐姐

*本文涉及部分剧透,但无主线剧情,可安心往下拉。记得去电影院支持正版哦。

我们感叹过太多原生家庭的影响,《狗十三》中李玩被自己的爸爸完完整整的养成了一个“懂事的大人”;也聊过许多明星的另一半给她本人添加的特性。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身边的朋友,忘记友情也是亲密关系之一。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博主「Guideuhome」聊起朋友:对一个人好,是在他自己都不对自己好的时候,你要站出来为他着想。

昨晚和朋友去看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看完后在我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如此: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重塑自我的认知,但总有人在你追问“我是谁”的时候能给我们答案,托尼,是谢利的答案。

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对友情的注解。

《绿皮书》的故事很简单,唐·谢利,一名黑人钢琴家,为了前往当时还歧视严重的美国南部巡演,聘请了一个白人混混托尼·利普做司机,之后一路前往南方发生的故事。

托尼是“能用拳头解决的事,绝不用嘴”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朋友遍天下,有着自己为人处事的一套法子,哪怕生活并不算好,却也始终以“打嘴炮”的方式面对一切,不论好坏。

他和很多白人一样,对于有色人种,始终带有一些偏见,哪怕是他们喝过水的杯子,他都不想再用第二次。

唐·谢利和他截然不同,尽管是黑人,但他距离当时人们想象中的“黑人”相去甚远,他温和,有礼,无论在何处何地何时都保持优雅得体的姿态。

他和托尼的差距很大,一个擅长用拳头说话,一个却始终坚持想靠自己的音乐号召更多人,一文一武,观念自然会对撞。

但他们二人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是同类,因为他们都在努力和这个世界做对抗,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因为黑人的身份,不论作为一名钢琴家有多受尊崇,唐·谢利都会遭到很多白人乃至黑人的冷眼。白人带着有色眼镜看他,黑人认为他们不是同类所以排挤他,但他却心甘情愿为了消除他人的偏见深入歧视最严重的南边。

托尼也不是自小就是混混的,他其实十分聪明,清楚怎样能让旁人尊重自己,爱妻子爱孩子。在面对旁人的戏谑态度时,他总是以更戏谑的态度来回应,滴水不漏却又给自己和对方都留足了颜面。这是他生存的本领。

看起来南辕北辙的二人,其实恰恰是互补的,唐·谢利需要的,是这样的本领。

托尼是喜欢自己的。这是他们最大的差别,托尼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不论是好是坏,妻子和孩子给了他关于“自我的注解”。

这种对自我的认同使得他哪怕在俱乐部关门之后也没有低沉,在旁人觉得他一定不行的时候他也从不觉得被侮辱,因为他都不在乎,并且他会给予反击。他在乎的只是自己和家里的人有饭吃,日子好好过,妻子和孩子都爱他,就足够。

但谢利不一样,他几乎未曾体会过亲情给他带来的温情。从小就去了国外学习古典乐,唯一的兄弟很久和他没有联系,算下来他唯一的朋友乃至亲人,是陪伴他许久的钢琴。

他对自我的唯一认同,是在艺术上,但他一向热爱乃至奉为信仰的古典乐,却在回国后被否认。没有人愿意相信一个黑人懂古典乐,甚至造诣颇丰。

他的信仰,在种族歧视面前,溃塌了。与其说这是一场巡演,不如说,这是谢利寻找自我的一段旅程。而托尼,其实是谢利找寻已久的“答案”。

两人从旅程开始时,其实是处于僵局的。

是托尼发现了谢利的口是心非,明明很需要自己,却始终嫌这嫌那,觉得他在开车时吃东西喝水太过粗俗,说话用词不够精致,在旁人面前难免被看轻。

托尼也觉得谢利太奇怪,除了一贯对于黑人的有色眼镜外,他发现谢利比想象中更“龟毛”,始终高昂着头,不论是否独自一人呆着都绝不做任何粗俗的事,宁可憋一个小时回家上厕所也不愿在外将就。

△两人的对手戏超可爱,典型的损友嘴炮模式。

但托尼发现了,谢利或许也是希望能够融入他们的,他只能一个人坐在房间的阳台上喝酒,遥遥地望着那些可以肆无忌惮玩耍的人,却无法靠近,那些看起来吹毛求疵的要求,不过是他为了保护自己所做的一切。

对谢利产生好奇,是两人友情的开始,他开始偷偷观察起有关于谢利的一切,并且偷偷告诉自己的妻子,原来谢利和自己想象中粗俗的黑人全然不同,他弹琴的时候非常震撼,随时都严格要求自己,但不论他再优秀,也只能始终自己一个人。

△托尼给妻子的信里偷偷夸赞了谢利,之后二人关系的缓和也和信有关,可以猜猜是什么。

托尼开始闯入谢利的世界了,在他作出这个行为的时候,其实已经打破了他内心对于谢利的偏见。

两人之间的围墙,被托尼逐渐砸碎,而谢利,也在尽可能的学着回应来自旁人的好意。这种关系的升温,是建立在我们是朋友,但我们不必非要相同,也不必相互费力迎合的基础上的。

托尼爱吃鸡腿汉堡,于是强迫一向爱干净的谢利和他一起在车上,用手啃鸡腿,并且教他将骨头扔出窗外。谢利默许了这一切,却还是在他朝窗外扔出可乐瓶时让托尼停车捡起来,因为他认为,这是对环境有害的。

而托尼,也很尊重谢利给予他的尊重,他没有像曾经一样抵抗,而是默默将车倒回,捡起了可乐瓶。

二人之间的故事还有太多,真正的朋友,是会越来越像的,尤其是在学习对方的优点上。

影片最后给了一个很妙的结局,是谢利真正发现自己是谁的那一瞬间,也是托尼给他的勇气,让他第一次主动去争取,去反抗,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谢利对托尼说“只要你提,我就可以”的时候,一度让我忍不住眼泪。

这其实对于“我是谁”的回答,在影片中,谢利曾经一度崩溃,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不论是出色的钢琴家,还是普通的黑人,他都活在别人的歧视中,没有人真正了解他。

托尼是第一个完全不顾他的身份,不顾他的肤色,不顾他的地位,将他当做一位“普通人”的人。

普通两个字,对唐·谢利来讲,本身就是一种奢侈。

是托尼告诉他,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吃饭的时候当作最后一顿好好来吃,爱人的时候用尽全力,这就够了。

只要你足够喜欢自己,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对了,《绿皮书》已经在3月1日,也就是昨天上映啦。周末刚好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去看看,说不定你会在当中看到自己的模样。

友情往往是在亲密关系中最容易被忽视,却又最润物细无声的感情。很多人检验友情的第一关便是三观,但这部电影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新思路,两个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的人,到最后却成为了最知心的朋友。

人和人的感情,都一样不讲道理。

去电影院看看吧,你不会失望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