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这部公安剧,在烟火气里升腾着理想光芒

时间:2023-03-14 19:02:02阅读:3318

看热播公安剧《三叉戟》深刻感受地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那样的自然生动,它以“巧形式+好故事+老戏骨”的表现方式,以“烟火气+理想主义”的演出内涵,取得了内容与形式上的高度融合,让观众有了咀嚼的欲望。《三叉戟》,或许是一部可反复观看的精品公安剧。

实力派演绎精品

“四大名捕”于1970年在平安市公安局“正式出道”,他们携手破案,智勇无双,一度成为警界的“传说”。20年后,因夏春生的牺牲,退居幕后的崔铁军、徐国柱、潘江海重回一线,通过自己的丰富经验和扎实作风,连续破获重大案件,捍卫了“三叉戟”的荣光,展现了人民警察队伍在时代变迁中始终不变的理想和信念。

公安部新闻宣传局联合拍摄,著名公安题材作家吕铮的原著小说,马珂、刘海波、沈嵘、吕铮的制作团队,陈建斌、董勇、郝平三位“加起来150岁”的老戏骨领衔,禁毒、洗钱等重点案例……显然,这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作品。但《三叉戟》没有陷入流量小生、生硬说教的套路,反而用充满烟火气的剧情和表演,为观众娓娓道来新时代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风采。

演员飙演技是《三叉戟》的一大看点。陈建斌、董勇、郝平三位实力派演员在剧中都展现了自己贴合角色特点的高超演技,甚至达到了他们走路姿势也各具特色的程度。他们的表演既有“独唱”也有“合唱”,把这部群像戏演得丝丝入扣,毫无突兀。在他们充满质感的表演中,善于侦查的崔铁军外冷内热、善于抓捕的徐国柱脾气火爆、善于预审的潘江海妙语迭出,还有要求严谨的政委楚冬阳、追求上进的年轻干警吕征,哪怕是收债公司的董虎也是特点鲜明,每个角色不分大小都站得住脚、立得住身,使得这部群像剧有了更加鲜明的印记,也是观众津津乐道的重点。

严肃而幽默的风格则是《三叉戟》创作上的巨大成功。公安剧有浓郁的纪实风格和现场感,往往节奏快、冲击力大、充满热血,很多剧目就容易陷入人物单薄、故事刻板、充斥说教的陷阱。但《三叉戟》在坚守严肃魅力的同时,没有暮气沉沉、没有刻板说教,而是坚持生活化、平民化、幽默化,使得人物鲜活、故事生动。从某种角度上讲,《三叉戟》是一部主旋律的“合家欢”轻喜剧,平均5分钟一次的“抖包袱”很好地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

烟火气和理想主义

在同类剧中少见的,《三叉戟》以中年警察为视角,独树一帜,在热血中多了不少家长里短的烦恼与幸福,推动整个故事节奏紧凑而不匆忙,气氛温和却不乏紧张,松弛有度地让观众忘却了“倍速”这个概念。

《三叉戟》在结构上采用了两种鲜明的形式。一是每集开头采用“四大名捕”当年的故事片段,用黑白色调显示,同时每一个“故事”又和本集的剧情推动有紧密的关联,引起观众每每的会心一笑。另一个是充满了细节的冲突,又往往带着诙谐的色彩,从而很好地调动着观众的情绪。比如“三叉戟”刚被调入专案组时在前往会议室路上步伐虎虎生风,却在扭不开会议室大门的那一刻戛然而止,配乐从雄壮昂扬瞬间“蔫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令人忍俊不禁。

主创也打破了人民警察的传统演绎方式,没有设定高大上的完美形象,而是进行了平民化的英雄塑造。他们会随身揣着泡着枸杞的保温杯,会因20年前的误会呛呛不止,会因身体的影响无法跟上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步子,会在新技术面前略显“笨拙”;他们也会在细节挖掘和广泛走访中找到线索,也会深入案件卷宗捕捉蛛丝马迹,在立功后欢呼雀跃。这种人物设定的“邻家”和生活化的表演方式,让观众对于人民警察工作不再感到神秘,却会更加理解他们的付出和努力,甚至感同身受到他们的委屈。

《三叉戟》在平民化的讲述中,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温情,从而拥有了更多的教育意义。在和妻子、女儿谈起“为何当警察”这个话题时,潘江海会嬉笑着告诉女儿“因为当警察帅”,也会苦笑着和妻子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警察不是为了威风帅,不是为了公务员编制,而是为了如今可能被人笑老土的理想。在夜色中,这位中年警察的真情吐露充满了温和的力量,也成为缓缓传递到观众心里的一股暖流。很多人或许此时也会想起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理想还是要有的”感受。

创作主旋律精品的思考

我们总说文艺作品要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需要在剧本创作、影片剪辑和角色表演等多个方面同样优秀。我们也往往会认为,主旋律作品的故事要细节化、剪辑要商业化、表演要生活化,才能够吸引足够的“自来水”。主旋律文艺作品要想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的双丰收,经受得住的时间考验,往往需要下更大功夫。《三叉戟》就是如此。原著足够精彩,改编后的剧目加快了节奏,并巧妙设立了欢笑点,使得情节紧凑张弛有度。在整体剪辑中,《三叉戟》也能做到取舍得当,光线、角度也符合观众的期待,画面效果令人舒适。从演员的角度来说,频繁出现的长镜头、特写镜头完美捕捉、充分体现着实力派演员的功力。

主旋律作品有时候会陷入主角出色、配角调档的情况,也会有故事情节出现“配角强行降低智商”的情况,使得最终作品呈现极大不平衡的情况。《三叉戟》虽然同样遵循了“英雄打破重重阻碍最终取得胜利”的创作模式,却在“打破阻碍”的过程中会交替出现正常状态下的失败、憋屈等情况,展现犯罪嫌疑人、不同市民的不同选择,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有血有肉,让观众感觉真实、亲切。同时,《三叉戟》以开篇的贩毒案作为引子,深挖后不断引发有关联的案子,使得全剧线索明确,可以称为一个“大”案例,但不同案件又可以单独成为篇章,更是构思巧妙,让观众欲罢不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叉戟》对公共安全常识、警察队伍、价值观的介绍,成为剧情的有效组成部分,并有效推动剧情的发展。这在主旋律作品中显得难能可贵。比如政委楚冬阳对队伍作风建设的刻板坚持,成为反洗钱案中的重要元素,反而成为这段剧情的亮点。观众在观看时,也会潜移默化接受三观的改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说,精品公安剧《三叉戟》和近年来大热的刑侦剧《破冰行动》、扶贫剧《马向阳下乡记》、创业剧《大江大河》等主旋律类型剧拥有了同样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张力。(简言之)

标签: